|

防汛大考,生态科技岛“稳稳的”

2024-07-17

近日连绵的雨水天气导致长江水位持续上涨,生态科技岛“海绵城市”是如何智慧解题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地下藏着的“大海绵”

南京是首批江苏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生态科技岛更是在开发建设之初,被规划定位为打造成“海绵城市”的新城。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会“呼吸”、有“弹性”,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生态科技岛外围有大堤守护“固若金汤”,岛内则是一块“大海绵”排涝吸水。

 

“大海绵”就是岛内的水网和绿地空间,“中小海绵”就是道路、地块以及管网、泵站等设施。在生态科技岛,可以蓄水、储水、净水的“海绵体”随处可见,比如自然湿地、屋顶花园、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的道路等等。

 

雨水花园


下凹绿地


 

超厉害的“吸水力”

在江岛科创中心,通过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雨水花园等海绵技术,推广运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将屋面、地面等区域的雨水,通过管网收集到大罐里,使用过滤、消毒处理储存起来。等到天晴的时候,又可以把储存起来的水调出来,用于绿化浇灌和地面冲洗。

目前,江岛科创中心的蓄水箱可收集100立方米雨水,每年可回收利用雨水4500吨,可节水30%一50%,非常的环保。

 

生态江堤“安全感”十足

除了海绵城市建设,生态科技岛自2013年开始,先后投入近10亿元人民币,加固防洪堤、梅子洲洲头及左右缘水下护岸工程、大江侧水下抛石护岸工程、18公里江堤维修加固工程。

目前已建成标准堤防22.4公里,形成了高标准封闭防洪圈,堤顶高程达12.13-12.3米,具备足够的防御洪水能力。



为保证河势稳定及江堤安全,水下护脚采用了铰链排沉排护岸、抛石护岸技术。深泓近岸段抛石至深泓处,水流平顺段则护至坡度为1:3~1:4的缓坡河床段。抛石宽度58~110米,抛石厚道0.75~1.25米。

在江堤低水位以下两侧护坡及底部还使用了雷诺护垫,雷诺护垫又称石笼护垫,是用特殊金属编成网做成垫子形状的“笼子”。在“笼子”里装入石块后连接成一体,成为主要用于水利堤防、岸坡、海漫等的防冲刷结构。类似于抵挡洪水时使用的“沙袋”,而雷诺护垫比起沙袋要更加坚固。

在生态科技岛的沿江侧,还分布着4座形态各异、设计大气美观的“观江平台”,很多游客都喜欢到平台上眺望壮阔江景。其实,这4座空间是岛上的排涝泵站,承担着重要的防洪排涝作用。

在汛期时四座泵站可以联合排涝,互为补充。排水管网排入河道的涝水及时排出,保障路面或场地没有淹水的现象。如果预报有大雨时就会提前开机预降水位,提高岛内水系的调蓄能力。

智慧平台科学“解题”

由南京生态科技岛城市服务企业洲岛服务业公司打造的“洲岛城市服务智慧平台”,也在防汛工作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南京首个全域智慧城市服务平台。

这个“聪明”的平台结合了市政管养、环卫保洁、绿化养护、河道水务四大核心模块,真正意义上实现“智慧管养一体化”。智慧平台还能联动泵站,实现自动排水,减少城市内涝,用科技保护城市的安全。

 

大雨过后,生态科技岛树木葱茏,更显生机勃勃。在这里,道路会“呼吸”,建筑会“思考”,科技的力量让城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