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生态科技岛,智慧车辆将景点串起来

2024-02-20

近日,《南京日报》发布了《“双智”试点,南京躬行实践》专题报道,对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智慧化应用进行重点报道。

智能车驶上智慧路

南京入选 “双智”试点城市后,市建委牵头编制《南京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3年)》(以下简称《方案》)。

生态科技岛作为试点区域之一,进行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升级,开展以“美好出行+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示范应用,分阶段打造基于融合感知的智能道路基础设施和数字孪生的“车城网”平台,探索智慧道路设施改造、车城网平台数据交互等标准。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推进,如今已初显成效。

高科技让路有“知觉”

路不再是简单的路。《方案》中计划实施的智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截至目前南京四个试点先行区已基本完成;部署508个智能网联设施,覆盖105个路口和78公里路段。在实施过程中,各区采用多种新型智能道路设施设备,复用已有基础设施,有效降低建设成本。

截至目前,试点区域已经实现开放道路5G网络信号全覆盖,满足车城融合应用需求。

围绕生态科技岛地理优势,以“车联网”赋能旅游业,建设“数据驱动新型公交都市先导区”,自动驾驶接驳(观光)车日均客流近100人次。

智慧车辆将景点串起来

生态科技岛作为南京市新型公交都市先导区,已完成全岛75个路口、49.5公里道路的智能网联化改造,5G+C-V2X通信组网也全部覆盖。

目前区域内共有8辆无人驾驶接驳车/观光车、3辆自动驾驶出租车供市民体验“尝鲜”。滴滴!一辆炫彩的“小巴”打着双闪稳稳当当地停在上车点,按下车身上的按钮,车门就会自动打开。“无人接驳车服务于日常通勤和周末观光线路,”车上的安全员介绍,“上车后在刷卡机处核验预约的二维码即可开启行程。

“小巴”起步进入行车道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稳”。车辆会保持在30公里的时速,它能根据实时交通信息,自动完成跟车、转弯、等候红绿灯、通过路口等操作。坐在车里的安全员只需关注突发情况,为行车安全保驾护航即可。

巴士车身配备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感知摄像头等传感设备,车内装载的智慧大屏不仅可以显示当前行驶的车道以及各个车道的车辆信息,实时车速、道路名称、安全提示等信息也一应俱全。

智能的驾驶、宽敞的车厢、全景的玻璃……如果你想打卡南京眼、池杉林、粉黛花海、小垦丁等网红景点,都可以乘坐这里的“智慧小巴”一路欣赏美景。它将串起一颗颗“明珠”,形成生态科技岛观光游览的“珍珠项链”。

“市民可在微信公众号‘江岛运营’和微信小程序‘未来出行约车体验’上进行实时预约,”江苏未来都市出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技术部部长宋军介绍,“与接驳小巴不同,自动驾驶出租车的体验形式由固定线路变成类似网约车模式,乘客选定起点和终点后就能自动规划路线,直达目的地。”

预约完成后大约3分钟,充满科技感的蓝色轿车就停在了上车点。据了解,这里配备的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即高度自动化,汽车可以在特定场景下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并自动执行最小风险策略,无需人为干预。

“安装在车身上的传感设备,如同驾驶员的眼睛,密切观察着四周环境。”车上的安全员说道。这些设备可以共同实现车辆周边250米范围的环境感知,探测范围相当于一个体育场那么大,拥有360度无盲区的感知能力。同时,远程辅助后台也随时“在岗”保障驾驶安全。

自“双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生态科技岛已完成云控基础平台和示范应用平台的建设。平台利用车侧和路侧实时感知系统,监测交通、路面状态,实现区域内车路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保障无人驾驶行车安全。

试点区从车端、路端、云端实现基于5G垂直应用,以车路协同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智慧交通项目。如果遇到紧急状况,无人驾驶汽车的智慧系统会指挥车辆靠边停车,远程控制系统还能实现人为接管,相当于上了“双保险”。

目前,生态科技岛已建成八大5G特色示范应用场景,包括精准公交示范线、自动驾驶观光线、自动驾驶接驳线、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物流、自动驾驶售卖、自动驾驶清扫、自动驾驶安防等,为市民的未来生活创造更多可能。

围绕如何从“建起来”转变为“用起来”,逐步实现由商业化模式支撑的常态化运营,我市将遵循“重应用、低成本、广覆盖、强监管”的原则,继续走好南京的“双智”之路。加快既有成果集成和推广应用,争创国家优秀的“双智”示范区。积极研究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制度支撑,在现有开放测试道路基础上探索改造升级路侧设施、重点区域探索建设“全息路网”。通过全域数据治理和落地运营,打造“云、物、人、事件+运营”一体化的新型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生态系统。